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疫情冲击下的区域一体化

沈凌
2020年2月16日

中国的大一统的制度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应对外部冲击?疫情之下,宏观经济学家沈凌看到了一些令他惊讶的极端现象。

https://p.dw.com/p/3Xm2e
Wuhan China Coronavirus Sars
湖北乃至中国许多地区的社区都进行封闭管理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德国之声中文网)作为一个留学德国七年的经济学博士,我一直喜欢比较中国和欧洲在区域一体化上的优劣。一般而言,中国在大一统的体制上有长期的历史优势。在几乎相等的地域,几乎等量级的人口面前,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应该统一起来去面对不确定性的冲击,比如外族入侵或者黄河泛滥;而欧洲人却一直没有能够接受这样的制度,他们喜欢"分而治之",用几十个民族国家相互独立的方式生活了一千多年。这样的思维似乎也阻碍着现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比如最近还出现了英国退欧的事件,实际上预示着这样的统一进程的倒退。
那么中国这样的大一统格局是不是就无懈可击了呢?这次疫情成为一个很好的案例,去检查这个大一统的制度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应对外部冲击。让我很惊讶的是两个极端现象。
首先出现的是传统上的所谓大一统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疫情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武汉形势依旧不乐观,于是全国的医疗力量向武汉倾斜,不光是地方,军队也接管了不少武汉的医院管理和物资发放。前几天还再现了当年四川地震重建的模式,让各省结对帮扶湖北的非武汉地区;而就在昨天,中央政府撤换了领导不力的湖北和武汉地方领导,从其它地方抽调干部入鄂。这些都是很熟悉的措施,也是大一统的优势。

各地防疫“以邻为壑”
但是另外一方面,面对武汉的处置不力,大量人口(据说有五百万)在封城以前流出,各地政府又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慌乱,纷纷割地为牢,表现出了比自治还要糟糕的以邻为壑的倾向,完全没有大一统的优势特征。实际上在武汉封城以后,最好的策略是环武汉,或者湖北建立隔离中心,对希望离开武汉或者湖北的人员就地隔离14天。而不是每个省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所有外来人员都加以隔离。如果说当时还有甄别那流出的五百万武汉人的需要,在封城以后二十天,该甄别的都已经甄别,该感染的也已经感染,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其发病和治愈情况都在好转,还有必要上海隔离浙江人,浙江隔离广东人吗?
过去正常情况下各地趋之若鹜的区域一体化,比如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等,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别说区域内各省市没有一体化的思维,就连上海浙江等省市内部,恐怕还没有实现一体化。笔者所在的杭州市,甚至一度出现了各区之间互相隔离。幸好,杭州市还有个阿里巴巴,帮着政府推出了一个健康二维码,成为特殊时期的良民证,否则疫情之下恢复生活都困难,谈何生产?就像网络调侃的:复产有千分之二的死亡率,不复产有百分百的死亡率。地方政府在疫情冲击下,无限放大疫情风险,画地为牢,实际上是不理性的表现,忘记掉了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忘记掉了区域一体化并不仅仅是指正常情况下的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更加应该表现在疫情下的通盘考虑和大局意识。

China Dr. Shen Ling
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沈凌图像来源: privat

"唯疫情防控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从经济增长转为防控疫情,防控成为了"政治正确"。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又加剧了对疫情指标的关注。一句话,以前的"唯GDP论"在这个特殊时期变成了"唯疫情防控论"。所以表面上看是不同的结果,背后的内在原因和逻辑却是一致的。但是市场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四十年,资源配置早就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按照行政区划为界了。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粤港澳,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已经跨区域紧密相连,经济主体作为生产者和流通者在推动行政当局不断地融合管理区划。所以,如果疫情来临,区域一体化的联动机制被各地的任性措施所取代,原先越发达的市场经济一体化区域,越会受到各地画地为牢政策的负面冲击。而失去了区域一体化联动机制的大一统行政机构,其运行效率,还不如原来就各自独立的欧洲各国。毕竟各自独立的好处是对下负责,彼此间的竞争会受制于经济成本的考虑,不会为了一个政治正确的指标而不惜一切代价。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