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上海电影节:对列宁不能说"再见"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9日

电影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6月5日-13日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然而,不仅不能说"列宁再见",而且"电影院文化已在中国消失。"

https://p.dw.com/p/5AIp
再见列宁一片中男女主角布吕尔和萨斯图像来源: AP

令人不解的是,去年在欧洲赢得一片赞誉的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入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却必须更改片名。尽管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好几个月以前就能买到这部电影的盗版光盘,但在电影节主办者看来,以“再见,列宁”这样的片名在中国上映,似乎太大胆了。因为名义上马列主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影片的名称被改为“转变”。作为德国方面的代表,歌德学院和德国电影出口联合会尽管心中不悦,却吞下了这口怨气。对它们来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能在中国上映。

近一段时间,欧洲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中国每年只允许上映20部外国影片,而其中大部分还是美国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但德国制片人施普雷认为,中国人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动态有着全面的了解。施普雷还在同济大学新开设了影视专业。

他说:“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所谓的电影院文化几乎已经消失了。我的学生们都没有钱经常上电影院。买一张电影票的钱可以买五张DVD光盘,况且许多片子是电影院里看不到的。我的学生对世界电影和文化的了解相当多,因为他们能买到许多廉价光盘,虽然盗版是非法的,但这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是因为有这些光盘,我的学生才能看到那么多电影,包括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同济大学请外国专家开设新的影视和媒体艺术专业,也说明了中国电影界的变化。然而严格的审查制度抑制了人才和创意。北京和西安电影学院的许多毕业生,在吃够了审查部门的苦头后,早就转行改拍广告了。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首次电影投资展,电影节主办者在报纸上用整版篇幅刊登广告,征寻演员,制片人,电影创意和剧本,开价最高达50万元。

德国商人也早已开始参与投资中国电影。著名导演施伦多夫,巴贝尔斯贝格制片厂参与过中国电影的拍摄,一些电影基金会也参与投资中国电影,这样作是为了长期立足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

不过制片人施普雷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乐观,因为长期来看,中国希望自己成为电影后期制作的重要基地:“西方制片人把目光投向中国,是因为这里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实际情况正相反,现在西方成了市场,制片人在这里,而不是在外国。中国本土的制片能力不断提高,已经与外国同行形成竞争。而在中国许多新事物会比别处发展得更快更壮大,因为这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一些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中国导演和它们的作品在国内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他们将被作为重点展示。而在嘎纳,柏林,威尼斯等影展屡次获奖的导演张艺谋却选择了嘎纳而不是上海,作为他的第二部武侠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地点。

(凯尔丝汀.洛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