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中经济论坛:中国是威胁还是希望?

亚思明2005年6月22日

经济热点使得中国成为热门话题。本周二(6月21日),科隆德国工商联合会举办“一手中国—德中经济论坛”。中国大使马灿荣、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蒂森克虏伯驻华首席代表、德中商会主席魏文思等政界商界要人列席讨论会,就德中商贸前景、能源紧缺、就业市场等焦点问题发言。

https://p.dw.com/p/6owG
马灿荣否认油价上涨的主因在中国图像来源: DW

中国需求抬高能源市场价格?

马灿荣大使在论坛开幕致词中否认中国应对世界能源价格飙升承担责任。他说:“中国的能源需求主要立足于国内解决。中国不仅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产国之一。去年全球原油价格创下历史纪录,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伊拉克等地区的政治动荡。”马大使还表示,中国正在努力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现在中国也有了可再生能源法,计划到2010年,将把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

但是,能源紧缺确实是在华德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头痛问题,中国经济对石油和原材料进口的愈发依赖也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人口最多的中国首次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宝马、大众等德国公司在开辟中国市场的同时又在燃眉之急的能源问题上浇了一勺油——曾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目前,中国石油需求的三分之一用于汽车消费。

不过,同样的问题也有正反两个方面,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表示,巨大的能源需求也推动了中国对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增长。西门子抓住这一商机,为中国电力行业提供整体能源解决方案,提高能源供应的高效性和环保性,并将供电过程的能源损耗降至最低点。

如何保住德国工作岗位?

降低高失业率、保住职工饭碗一直是德国国内倍受关注的问题。然而,厂房东迁、劳动位置转移似乎已成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世界出口冠军德国近年来一再凸显其经济矛盾点:出口攀升与就业低迷同在。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润博乐观地表示: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只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才是保证德国就业率的最佳途径。他说:“人们总是强调生产转移海外会提高本国失业率,却忽视了企业的发展最终将促进人员需求。”这笔帐是这样算的:工厂迁移→成本结构改善→产品竞争力加强→产量增加→创造就业岗位。

德国商会的专家认为,新经济模式将带动德国就业结构发生改变,低技术含量岗位减少,高科技领域人员增加,这一趋势又对教育培训提出挑战。德国驻华公使、经济商务处主任维尔纳·劳克提出,未来德国将从幼儿园起就狠抓教育,努力变成未来精英的摇篮。

蒂森克虏伯驻华首席代表、德中商会主席魏文思也表示,生产基地大举东扩是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德国必须重新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变革。魏文思说,原联邦德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抓住机遇,实现经济奇迹,在七八十年代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才能于今日占领某些高新领域的前沿阵地。未来德国也应发挥技术强项,锐意变革。

德中经贸热持续升温?

德中商会成员、驻华企业代表们总体上肯定了中国入世以来的贡献和成就。德累斯顿银行上海办事处代表汉斯·施尼温德在评价中国投资环境时总结说:“首先,中国东海沿岸正在近一、二十年间逐渐向西方靠拢,各方面都有极大改善,很富投资吸引力;其次,中国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增长保持高速,有利于长线投资;第三,中国各地区、各阶层差距很大,存在各种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但是,不健全的法制体系、不透明的补贴政策也给德国企业赴华创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像赌博一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至今,农业、电子、机械制造和生物工程等许多行业都受到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保护,拒绝面对国际竞争。盗版、侵权问题更如家常便饭,屡屡损害商家利益。

除了强调技术革新、突出产品不易仿效的差异性之外,各企业精英也未能对症开出更好的药方。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调侃地说道:“在中国,产品被人模仿不足为奇,相反,如果没人假冒,只能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

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资额高于世界任何其它国家。但是,这股中国热究竟还能热多久呢?众多德国公司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向中国,获得成功的又有多少呢?

德国驻华商会负责人尤塔·路维希女士表示,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商会在进行商业调查时,几乎没有德国企业愿意真实透露他们的在华盈利。但据初步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在华德资企业承认投资失败,而这一结果通常是在头三年显现出来。

事实上,不断涌现的外国企业加剧了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产品价格下跌,人工费用上涨。不过,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又口出豪言:“要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换言之:放弃中国,等于放弃世界。”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