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联合国人权专员成了中国政府的帮凶

2022年5月31日

为了前往新疆实地考察当地的人权状况,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付出了两年的不懈努力。这也是近二十年来,获准访问中国的第一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然而,巴切莱特的中国之行却引来了诸多的争议。

https://p.dw.com/p/4C6I0
Treffen zwischen Präsident Xi Jinping und Michelle Bachelet
图像来源: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表面看来,巴切莱特获准访问新疆似乎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署取得了胜利,然而,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宣传机器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访华行程结束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巴切莱特已经将中国的新疆政策同反恐斗争混为一谈,这正是北京官方惯常使用的说辞。这篇题为《巴切莱特成了中国的帮凶》的评论写道:

"巴切莱特现在可能正处于她政治生涯中最敏感的节点。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已经发出来要她辞职的呼声。大赦国际的伊奈岑(Michael Ineichen)直言:'巴切莱特及其机构的声誉已经危在旦夕。'多个人权组织和中国一党专政的受害者们曾对巴切莱特的中国之行寄予厚望,而结局却令他们大失所望。巴切莱特错过了在中国直接指出当地践踏人权罪行的机会。而营造舆论压力,恰恰是她作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职责和强项。

除此之外,本应于去年夏季发表的新疆报告,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直到今天仍迟迟不肯发布。巴切莱特是会争取连任,还是会背着为习近平充当木偶的恶名结束政治生涯,今年九月就会有明确答案。

访华行程结束后,巴切莱特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本次访问的目的并不是对中国违反人权的行为展开调查,而是要同中国政治领导层开展直接对话。而且她已经敦促中国有关当局避免在新疆的'滥捕滥抓'行为。此行之后已建立起相关的工作小组。高专办也将会定期同北京就人权问题展开交流。"

巴切莱特息事宁人的尝试,收效并不理想。评论作者指出,因反对皮诺切特在智利的独裁统治,24岁的巴切莱特就曾被投入秘密监狱,遭受酷刑。从政后两度当选总统的巴切莱特更是以关注弱势群体利益而获得广泛好评。正因为如此,巴切莱特此次在中国的表现就更为令人不解了。

"巴切莱特访华行程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令中国政府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令联合国名誉扫地。中国政府至少对外洗净了严重践踏人权的恶名。而巴切莱特及其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则因充当了北京政府的宣传工具,而蒙受了巨大的声誉损失。

China Gefängnis in Kunshan-Industriepark in Artux
人权组织称,有数十万维吾尔人在”再教育营“遭到非法关押。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如果巴切莱特想恢复她个人及其所属机构的名誉,就必须尽快发布高专办有关新疆局势的报告。报告书中要明确指出,中国一方面禁止对新疆开展独立调查,另一方面则在将新疆宣传为歌舞升平的乐园,巴切莱特的中国之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而如果巴切莱特继续保持缄默,那么她就沦为了中国政府的同谋。"

《柏林日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指出,鉴于新疆恶劣的人权状况,德国政府必须做出必要的回应。文章写道:

"至关重要的是,欧盟和欧美必须共同采取适度的对华战略。德国在这一方面做得极为不足。谁对中国最强硬,谁采取了更多的对华制裁,这类竞争对于达到目的并无裨益。推动对话和外交,才是唯一的选择。

在同中国开展的直接对话中,也应当开诚布公地指出中国存在的问题。而且,这种开诚布公的、批判性的对话也不应局限于政府层面,而应扩展至公民社会的各个团体和机构。

只有基于对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长线评估,并以不同视角去看待中国复杂的发展进程,这样的对话才能得以展开。要想打造一个有切实意义的对华战略,就不应继续局限于以高压手段强迫中国做出改变的尝试,而是要和志同道合的盟友开展行之有效的合作,并强化全球机构的作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