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芯片战反击,损人不利己?

2023年7月7日

中国宣布将对两种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原材料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和讨论。分析指出,此举无法对西方构成真正的威胁,因为中国并非不可替代。

https://p.dw.com/p/4TaX4
“对美国芯片制裁的反制”
“对美国芯片制裁的反制”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日报》注意到,美国财长耶伦周四到访北京,受到热情欢迎。耶伦为期4天的访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科技战是否会继续升级”。因为就在本周,中国宣布对镓和锗两种半导体制造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文章写道:

“从根本上看,这是在美国以芯片制裁开启了新一轮争夺科技霸权的竞争后,人们早就预料到的一个步骤。过去数年里,华盛顿不仅切断了中国企业获得美国关键技术的渠道,而且最近还促使日本、荷兰等盟国加入针对半导体生产的某些制裁措施。

眼下不断强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场力量博弈的体现:美国、台湾和韩国在生产复杂的电脑芯片方面明显领先,而中国则在稀土和某些关键原材料上几乎拥有垄断地位。”

作者指出,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对致力于实现气候保护目标的欧盟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两种材料是制造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太阳能光伏设备和电脑芯片所必须的材料。文章接着写道:

“北京首先将其出口管制视为对美国政府强硬产业政策的合法反制。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公开指责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不过,撇开道德权利问题不谈,中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内部,有关措施无疑会助推一场本已在激烈进行的讨论:如何才能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性

同时,这一事件表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主张的‘去风险’(De-Risking),即有针对性地减少供应链风险,是需要时间的。由此,一些欧洲企业高层因担心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全球科技战中成为受伤者而紧张,也就不足为奇了。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正在密切观察形势,并将‘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措施’。”

很快变钝的利剑 

《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中国在威胁,那又怎样?”的评论,也分析了同一个话题:
“中国政府在美国财长耶伦到访前不久表明,对美国为遏制其高科技雄心实施的封锁,中国不会束手待毙。从8月起,出口镓和锗必须申请许可证。这是两种半导体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而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国。受到影响的企业陷入不安。

“不过,中国的这一步骤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损害。因为阻断原材料的供应远不如美国、荷兰和日本推出的出口管制那样有效。后者让中国无法获得在人工智能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的高端芯片。此外,中国还无法获取自行制造芯片所需的机械。这些机械属于人类所制造的最为复杂的工具,仿造的难度之高难以想象。 

中国在原材料方面的中心地位并不在于这些矿藏是中国独有。中国只是能以低于其他国家的成本开采和加工。这在国际大分工的时代有其意义,但在眼下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却成了一个问题。不过对西方来说,这个问题是有解的。镓、锗和稀土矿藏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也并不垄断其开采技术。即便中国将威胁付诸实施,不再向西方出口上述原材料,最初几年会导致痛苦的供应瓶颈,但一旦西方建立起了替代供货方,中国的管制就失去了效用。欧盟就正在专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的威胁是一柄很快会变钝的利剑。”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