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鄰國-中國」作者訪談

2006年9月22日

繼「未來列強」之後,曾於1974年至1982年擔任聯邦德國總理的赫爾穆特-施密特與「經濟周刊」駐北京記者弗朗克-西倫聯合編撰的新書「鄰國-中國」將於本月24日由Econ出版社發行出版。在「鄰國-中國」出版之前,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兩位新書的作者。

https://p.dw.com/p/99R5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漢堡「中國時代」開幕式上講話圖片來源: AP

此書以兩位作家對話的形式聚焦中國的方方面面,即有施密特與毛澤東、鄧小平、朱熔基等政治家的談話記錄,也包括作者對中國現實問題的分析以及中國的崛起對西方乃至世界影響的預測。「因為我由衷地希望,西歐以及德國居民能夠認識到,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符合我們的自身利益。」

在回答為何在此時推出「鄰國-中國」一書的提問時,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上述答案。這位年邁老人的中國情結眾所周知。施密特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聯邦德國總理。他是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與毛澤東長談的德國總理。30年時間裡,施密特已去過中國10多次,交談的對象不僅是鄧小平,朱熔基等顯赫政治家,也包括作家、藝術家等文化界人士。

閱歷及對中國的瞭解賦予這位老人獨特的視角,也使其對中國崛起的看法明顯不同於西方的主流觀點。這些觀點也吸引了從1994年起開始在北京工作的經濟周刊記者弗朗克-西倫的注意力。對中國的好奇使這位德國記者蹋上了中國之旅,一呆就是13年。於2005年出版的「中國密碼」一書記錄了西倫審視中國發展歷程的獨特見解。兩位作家年齡相差近50歲,但關注中國是他們的共同興趣。也是「鄰國-中國」誕生的基礎。弗朗克-西倫說:

「聯合寫書是因為我們倆人談中國談得很投機。也許因為我們倆都沒有提出我們的觀點是否對中國過於友好這個問題。坦率地說,在交談中,我從施密特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在對象中國的崛起這樣長期的發展過程,包括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作出現實評估上,這的確令我著迷。」

「鄰國-中國」從醞釀到完稿歷時一年多,全長約320頁,記錄了施密特與中國政要的談話,分析了中國與其鄰國及美國的關係,也對未來的世界格局進行了重新評估,因為中國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基於這種全球的總體戰略考量,才有了「鄰國-中國」一書的書名。西倫先生說:「書名是施密特想出來的。鄰國-中國以最簡潔的語言告訴人們,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交通便利的全球化的今天,遙遠的中國已變成了我們的近鄰。我們絕不能忽視她。」

雖然施密特和西倫都熱愛和關注中國,但年齡和工作環境等因素決定這兩位作者有著不同看問題的視角和觀點,求同存異在新書中也有所體現。尤其在中國對世界的影響的問題上。對於這些觀點上的差異,西倫似乎樂在其中:「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但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有趣之處。比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我對中國影響力的預測高於施密特的估計。」

儘管如此,兩位作者均認為,隨著中國影響力的迅速增加,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將會相對減退,包括德國在內。